关税战暂停后,中美关系有所缓和,特朗普也终于等来了中方访问请帖配资门户官方网站首页,结果特朗普却不懂得珍惜,反而再次叫嚣要对中国加征500%的关税。
6月初,中美元首进行了罕见的深入通话,历时一个半小时。据特朗普本人事后透露,双方讨论“非常积极”,而中方更是大方地发出了邀请,诚邀他和夫人访华。对外释放的信号非常清晰:中方希望通过元首外交,缓和当前紧张的双边关系,为未来的合作打下基础。
从外交惯例来看,能有这份请帖,本身就是一种高规格的接待姿态。而特朗普也没有表现出拒绝的态度,反而公开表示欣然接受,并试图回访邀请。这一幕曾一度让人觉得:或许中美之间真的迎来了一个微妙的转折点。
然而,转折来的太快,就在外界刚刚对中美和解抱有一丝期待时,美国内部却又掀起了新的波澜。美国共和党大佬、资深参议员林赛·格雷厄姆突然提出一项法案,打着对俄罗斯制裁的旗号,威胁要对中印商品加征高达500%的惩罚性关税。此举直接把中国推上了贸易战的风口浪尖。
更令人费解的是,特朗普本人对这一立场并未加以否认。相反,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“火上浇油”,再次暗示将对中国进行更大力度的贸易施压。这种前脚接受邀请,后脚挥舞关税大棒的操作,实在令人看不懂。
要理解特朗普为何“翻脸如翻书”,不能只看外交表面,更要看到美国国内政治的深层逻辑。还有1年就是中期选举,现在特朗普不过上台5个多月,支持率就直线下滑,甚至出现净支持率为-10%,如果特朗普继续下去,明年中期选举很可能失败,所以对华强硬,可以得到美国强硬派和右翼选民的认同。
说白了,中美之间是否“握手言和”,并不是特朗普眼下最关心的事。他更在意的,是如何利用中国议题,在国内舆论场上“刷存在感”。在这种背景下,哪怕中国已经率先释放善意,他依然可能选择冷处理,甚至反咬一口。
其次,我们也不能忽视美方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依赖和焦虑。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日前公开表示,希望中国加快稀土出口,以满足美方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的迫切需求。稀土被誉为“工业维生素”,其在芯片、电动车、导弹等关键领域不可或缺。
但中国早在4月就出台了稀土出口管制政策,这是出于国家战略安全考量。美方想继续“按老路走”,即“你负责供应,我负责挑剔”,这显然已经不合时宜。而特朗普团队却没有意识到这种国际分工的转变,仍在幻想通过施压的方式达成目标。可惜,这种做法只会激化矛盾。
更棘手的是,台海问题依然是中美关系中无法回避的焦点。中方立场明确:台湾是中国核心利益红线,任何挑衅都是不可接受的。尽管美国口头上重申“不支持台独”,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常常“口惠而实不至”。比如对台军售、派高官“窜访”等行为,都是在挑战中方底线。在这种氛围下,再谈合作,无异于纸上谈兵。
对于中国而言,邀请特朗普访华并不是一种“低姿态”,而是一种成熟大国的外交姿态。面对争端,依然愿意沟通、愿意协商,这是极其宝贵的战略耐心。而正是这种理性和稳健,才在国际社会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。
反观美国这边,从格雷厄姆抛出的500%关税威胁,到特朗普本人的模糊态度,再到财政部长对稀土的无理要求,都显露出一种“吃定中国”的心理。他们似乎以为,只要美国一发话,中国就会退让。这种冷战思维,早就该进博物馆了。
全球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“一超多强”局面,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再吃香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,中美之间的每一步交锋都可能牵动整个世界经济链条。美国若执意单边施压,最后受损的,未必只是中国。美企成本上升、民众生活成本攀升、通胀压力加大……这一切,都是美国需要面对的“副作用”。
此外,对比欧洲的做法也不难发现,欧美之间的分歧正在加深。欧盟近来在对俄制裁问题上明显表现出更坚定立场,甚至在能源政策上已经逐步减少对美依赖。而特朗普却反复摇摆,既不想得罪俄罗斯,又希望打压中国,这种两头讨好的策略,很可能适得其反。
总结来看,特朗普收到中国访华请帖,本是一件值得珍惜、值得推动的好事。它代表的不只是一次普通的国事访问,更是一次重启中美战略沟通、改善双边关系的关键契机。然而,特朗普及其团队却在短时间内频频释放对华施压信号,不仅有损自身的外交信誉,更可能错失一次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的机会。
中国已经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和耐心,但合作不能只是单方面的付出。如果美方依然执迷于“你退我进”的强权逻辑,那未来中美关系恐怕只会在摩擦和误解中不断拉锯。我们更希望的是——别让来之不易的机会,变成又一场“擦肩而过”,中国也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。
当然配资门户官方网站首页,最终还是要看特朗普怎么选,如果还是出尔反尔,执意认为一通威胁就能让中国退让,或者执意要要打新一轮关税战,那么我们奉陪到底就是。只是希望,特朗普能够明白或者承受由此产生的代价。
英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